切实抓好单季晚稻第一次治虫,争取全季防治的主动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一、当前虫情病情:
今年单季晚稻病虫害发生态势复杂,防治任务艰巨。当前病虫情况具体分析如下:
1、稻纵卷叶螟:西浜测区灯下初见7/3,田间初见7/9,与去年相近,迟于常年约一个月。四(2)代田间蛾量7/11突增,目前回落。崇福测报点虫情类似,杂草和田间赶蛾,7/11蛾量同期突增,7/15回落。蛾量详见下表。
7/13崇福调查,平均未化卵2.67万粒/亩(幅度1-4万),点外机插杂交稻调查,未化卵8.75万粒/亩;7/15西浜调查,平均未化卵1.75万粒/亩(幅度0-4万),初孵幼虫0.25万条/亩。预计这代稻纵卷叶螟总体中等发生,部分田块中等偏重。
2、稻飞虱:田间目前仍以白背飞虱为主,但最具威胁的是褐飞虱。今年褐飞虱迁入早,迁入量大,灯下6/27有超500头的迁入峰,田间6/27平均百丛成虫2头,最高为9头。迁入之早、之大是近年来所没有的。7/13还有一个小迁入峰。如前期基数不压好,今年后期的褐飞虱防控工作将极度被动,须引起高度关注。
3、螟虫:灯下二代蛾子已陆续出现,虽总体上螟虫发生不重,但一些田块,尤其早播早插田块,在7月下旬会出现枯心团,需兼顾防治。
4、纹枯病:测区7/5始见,早于常年和去年。7/7小暑后至今,雨带南压,多系统性雷阵雨天气,湿度大,对病情发展十分有利。预计今年纹枯病发病程度为中等偏重至大发生。
二、防治意见: 综合当前病虫发生实况,要求在7/18-19对单季晚稻进行一次全面防治。因后期病虫发生态势不明,下次防治时间目前很难预定,所以特别要求第一次防治必须抓好贯彻落实,以争取全年防控工作的主动。
防治对象:稻纵卷叶螟、褐飞虱、纹枯病为主,兼顾螟虫,白背飞虱。
农药品种:各地要根据当地农药轮换使用的原则,在以下配方中任选一种。
亩用:36%氰虫·毒死蜱SE120毫升或40%氯虫·噻虫嗪WG10克或20%氯虫苯甲酰胺SC10克或45%稻丰·噻嗪酮EC120毫升或32%丙溴·敌百虫EC100毫升,加25%吡蚜酮SC(WP)18-24克或50%吡蚜·异丙威WP30-40克兑水均匀喷雾。
所有机插田及6/10前播种的直播田,需同时防治纹枯病,药剂可亩用:75%肟菌·戊唑醇WG10克或24%噻呋酰胺EC20毫升或5%已唑醇EC80克或5%井冈霉素AS300毫升。
|